一、行情
3月25日,核聚变、核电概念股上演涨停潮,合锻智能、融发核电、久盛电气、永鼎股份、海陆重工等多股封板。
二、事件:
近日,世界银行行长表示,他已经要求世界银行董事会改变长期以来禁止为核能项目提供资金的政策,称这种技术为贫困国家提供了绿色能源选择。他预计,这一举措将被纳入预计于2026年6月出台的更广泛能源政策提案中。
此外据央视网3月23日消息,国家电投海阳核电3号机组核岛钢穹顶正式吊装就位。国家电投海阳核电3、4号机组工程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计划2027年全面投运。届时,海阳核电4台机组年发电可达400亿度,能够满足山东省一半居民生活用电需求。
海外方面,在3月上旬的2025年剑桥能源周上,欧盟宣布了一项名为“大型能源用户承诺”的新倡议。科技巨头亚马逊、谷歌、Meta,以及主要能源用户陶氏、西方石油、Allseas和OSGE等公司已签署该承诺,共同支持到2050年将全球核电容量至少增加两倍的目标。
最后,市场也出现关于核聚变的一些传闻。
三、机构解读
核聚变具备能源潜力丰富、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人类未来的终极能源。目前行业技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商业化应用仍需进一步突破。国内外对核聚变的投入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重要领域。其中磁体为核聚变中较为重要的部分,且价值量占比较高。(广发证券)
作为重要的基荷电源,核电在能源转型与“双碳”建设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全球各国重新积极规划核电发展。截至2024年8月,全球可运行机组容量约395GW,在建/计划机组容量约71GW/85GW,分别可贡献增量弹性18%/21%,其中中国占比接近一半,是未来10-15年全球核电投运的主要驱动力。(东吴证券)
随着近年来高温超导技术的成熟,聚变实验堆成本与建设周期大幅降低,叠加AI对聚变装置设计和控制效率的提升,加快了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落地的预期。(浙商证券)
由于核电站建设周期较长,因此从机组批复、到设备交付,再到电站开始运营需要较长时间,从历史批复机组看,2022之后我国批复机组数量开始快速增长,而核电站建设和投资的高峰一般在第二、三、四年,因此对应到设备企业交付的快速增长期在2024-2025年,而在未来几年也将迎来核电站投运数量的快速增长。(方正证券)
当前电力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为解决数据中心电力供应紧缺问题,科技巨头开启“核电站+数据中心”的供能合作模式,微软、OpenAI、谷歌、亚马逊等都与核电公司签署购电或合作协议,为自有数据中心园区供电。从合作的具体内容看,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SMR)是大势所趋。乐观情况下,NEA预计到2050年SMR装机容量将达到375GW,在核能装机容量中占比超50%。(国金证券)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