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董事长称计划每年在AI领域投入20亿至30亿美元 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近日表示,该公司计划未来三到五年内每年在人工智能方面投资20亿到30亿美元,这将占到鸿海约50亿美元年度资本支出的一半以上。“目前,人工智能将是投资的主要部分,”刘扬伟说。
日韩股市明显低开 日经225指数低开1.2%,韩国首尔综指低开2.4%。隔夜,标普500指数逆转早盘升势后大幅收低。
新型光子芯片能将单色光转为三色光,可作为量子计算和高精度测量新工具 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光子芯片。这种光子器件可将单色激光光源被动转换为红、绿、蓝三色光,无需任何主动控制或反复优化即可稳定工作。这一突破技术为研究量子计算、高精度频率测量及光学计量提供了新工具。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科学》杂志。(科技日报)
谷神星一号(遥十九)运载火箭飞行故障通过归零评审 从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悉,在该公司20日组织召开的谷神星一号(遥十九)运载火箭飞行故障归零评审会上,评审组经过讨论质询形成结论:问题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得到复现,采取的措施经验证有效,并完成了举一反三,可以归零。11月10日,谷神星一号(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实施商业发射任务,于12时02分点火升空。火箭一级、二级、三级飞行正常,分离正常,四级正常点火飞行510秒后,轨控发动机异常提前关机,未能将卫星送入轨道。据悉,此次问题定位于在2500牛轨控发动机长时间高温热辐射下,电磁阀控制电缆温度过高,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失效,进而引起电磁阀供电短路,轨控发动机异常提前关机,造成飞行任务失利。(科技日报)
2025世界计算大会发布全球计算十大创新成就 20日,2025世界计算大会在湖南长沙开幕。此次发布的全球计算十大创新成就包括:全球计算迈入ZFLOPS时代;全球计算能力指数级增长,加速生成式AI应用爆发;区域性计算集群加速协同,全球算力互联网从概念迈向落地;神经形态处理器首次商业部署,开启全球类脑计算新纪元;大模型终端化部署,拓展端侧计算万亿级市场新空间;“九章三号”实现255光子操纵,拓展人类计算能力上限;千亿参数开源大模型驱动显著,加速计算普惠时代到来;多元协同联盟涌现,全球计算从技术驱动转向标准驱动;基础设施加速“液冷+绿电”,全球计算低碳底色更趋鲜明;中美德引领,全球计算技术创新产业创新迎来全新活跃期。 大会还发布了2026全球计算十大发展趋势。未来,全球计算供应链格局有望加速多极化重构,计算企业竞争升维全栈生态比拼,芯粒异构集成技术有望进入普及期,后摩尔时代多元计算范式加速迈向产业实践,端侧、边缘侧算力迈入规模化场景应用爆发期。(科技日报)
银行理财市场呈现回暖迹象 近期,银行理财市场回暖迹象显著,不仅新发理财产品数量增加,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也同步走高,整体呈现“量价齐升”的积极态势。从具体数据来看,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上周(11月10日至11月16日),全市场新发银行理财产品共计573款,较前一周增加41款。产品类型方面,开放式产品新发166款,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02%,较前一周上涨0.08个百分点;封闭式产品新发407款,平均业绩比较基准达2.38%,较前一周微升0.02个百分点,两类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均呈现小幅向上态势。(证券日报)
15只今年新发科创债ETF规模超百亿元 今年以来,债券ETF规模增长进一步提速,截至11月19日,债券ETF规模已突破7100亿元,达到7148.17亿元。今年以来,新发行的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及先后两批发行的24只科创债ETF,均获得机构资金踊跃认购,截至11月19日,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规模已增至1200.24亿元,其中7只产品规模在百亿元以上;24只科创债ETF规模已增至2549.13亿元,其中15只产品规模超过百亿元。(证券日报)
证券日报:房屋体检有望在多个城市铺开 近期,多地持续推进房屋体检制度落地,郑州、东莞、武汉、长沙等城市相继发布相关实施方案或技术规范等,在明确体检对象、体检内容的同时,也开始逐步建立资金保障机制。
A股ESG实践从“合规披露”迈向“主动布局” 进入11月份,A股市场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实践热情不减。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日记者发稿,已有36家公司首次披露或更新修订公司ESG管理制度,覆盖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金融、消费等多个行业领域。这正是A股上市公司ESG实践深度与广度稳步提升以及从合规披露迈向主动布局的生动注脚。(证券日报)
多地围绕“好房子”建设出台配套文件 据记者梳理,自今年5月份《住宅项目规范》实施以来,全国已有十余地围绕“好房子”出台了配套文件,从设计标准、技术导则到项目指引,全方位发力推动“好房子”落地。一场以品质为核心的住房革新正在全国范围内扎实推进,让“好房子”从民生愿景逐步变为现实图景。(证券日报)
险企今年以来发债超700亿元,永续债成资本补充主力 随着偿二代二期规则过渡期结束的临近,险企加快了资本补充步伐。截至11月20日,今年以来已有19家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或永续债,合计规模超700亿元,其中永续债发行规模占比近七成,成为险企补充核心资本的重要工具。业内人士认为,发债能够缓解保险公司的资本补充压力,但从长期来看,保险公司还需增强自身“造血”能力,提升资本实力。(中证报)
“流水不够?亲友间转转账就能达标” ,经营贷利率已跌破2.5% 在按揭贷款需求疲软、零售业务承压的背景下,众多银行将目光投向了拥有房产和营业执照的小微企业主。在年末业绩冲刺期,记者调研发现,经营贷利率持续探底,多数银行可做到2.5%以下的利率,平安银行、珠海华润银行等甚至达到2.3%左右的历史低位。以客户身份咨询经营贷时,有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流水达不到贷款要求也没问题,可以补充个人流水,亲戚朋友间转转账就能达标。”不仅如此,一些不法中介以快速获贷为噱头,诱导消费者违规办理经营贷并从中索取中介费。(中证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