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主题前瞻
1、核聚变 | 据凤凰网报道,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在磁约束核聚变能量导出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自主设计并建成了用于聚变能量导出研究的工程性液态金属和氦气工质热工研究台架,并已全面投入运行。这标志着我国构建起覆盖聚变堆全工况、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液态金属与氦冷技术研究体系,为未来聚变堆的工程化应用奠定了关键实验基础。
点评:分析认为,能量导出热工实验台架的全面建成,是我国在核聚变关键设备与技术自主化能力上的重要体现。该成果显著提升了我国在液态包层和氦冷系统领域的工程验证能力与技术储备,表明我国已系统掌握包括主风机、高效换热器等在内的氦冷系统设计、制造与集成核心技术。这一进展将有力支撑我国聚变实验堆的后续建设,推动ITER计划顺利实施,为人类最终实现聚变能源梦想奠定坚实的工程与技术基础。
2、商业航天 | 据央广网报道,近日,由全国载人航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提出的国际标准项目ISO/NP14620-5《航天系统一安全性要求一第5部分:载人航天器》,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注册立项。这是我国载人航天领域首个成功立项的国际标准,也是该领域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首次突破,为促进载人航天飞行安全提供了“中国方案”,将进一步提升我国载人航天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点评:分析认为,载人航天市场正从“试验性探索”迈向“规模化运营”的关键转折期,随着技术不断突破、成本持续下降和政策环境优化,未来十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特别是商业航天企业的崛起,正在重塑全球航天产业格局。我国已形成“国家队+民营企业”协同发展格局,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主导核心运载火箭与载人飞船研制,民营企业如星际荣耀、蓝箭航天等聚焦可重复使用动力系统与商业载荷集成领域。预计2025年全球载人航天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到2030年有望达到5000亿元级别,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30%之间。
3、SSD |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调查,AI推理(AI Inference)应用快速推升实时存取、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需求,促使机械硬盘(HDD)与固态硬盘(SSD)供应商积极扩大供给大容量存储产品。由于HDD市场正面临巨大供应缺口,激励NAND Flash业者加速技术转进,投入122TB、甚至245TB等超大容量Nearline(近线) SSD的生产,原先对未来需求不确定的状况获得缓解。
点评:分析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智能手机、智能眼镜等产品的发展,带动了存储器市场需求,部分产品供不应求。我国存储行业正凭借技术突破与产品迭代,进入海内外一线手机、个人电脑以及服务器品牌的供应链体系,国产存储的产业化与市场化进程迈入全新阶段。
4、机器人 | 10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与此同时,中国机器人正在汽车、电子、金属机械、家庭服务、医疗教育等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
点评:华鑫证券认为,“十四五”期间,科技部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在人形机器人方面,整机技术实现突破,多模态感知、大脑-小脑模型等关键技术取得进展,促进了与具身智能的深度融合,正在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电力巡检等场景加速落地应用,为未来万亿级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国内机器人行业尚未出现领头羊,产业仍需政策引导,后续可关注潜在的政策催化。
5、算力 | 日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2027年)》。其中提出,提升智能算力终端规模。加快边缘智算一体机终端布局,开发支持大模型轻量化的推理一体机产品,打造即插即用人工智能边端解决方案,加速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打造智算服务器终端产业集群,提升万卡集群系统调优能力,集聚国内智算服务器整机优质企业,实现百亿级规模,牵引自主GPU、互联模块等核心部件规模化应用。
点评:浙商证券表示,2025年国产算力崛起,需求端大厂资本开支延续高增态势+算力国产化共识逐步形成;供给端先进制程突破,寒武纪、摩尔线程营收放量,华为公布未来3年昇腾产品规划,一条自主可控的国产算力产业链或在逐步成型。
宏观、行业新闻
1、全球首个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落地四川省成都市,标志着中国在聚变能源领域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实现显著跃升,将为成都建设全球聚变能源创新高地、推动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进程注入动能。
2、为进一步优化国库现金管理操作机制,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配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修订了《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招投标规则》。
3、财政部拟发行2025年记账式贴现(六十四期)国债。本期国债为期限91天的贴现债。本期国债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550亿元。本期国债发行价格通过竞争性招标确定,以低于票面金额的价格贴现发行。本期国债自2025年10月16日开始计息,10月20日起上市交易。
4、10月14日,央行在官网发布公告称,2025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6个月(182天)。
5、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近日批准发布《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宜居城市总体要求》(GB/T 46391-2025)国家标准,已于10月5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系统构建宜居城市评估框架的国家标准,适用于各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评估中的宜居性提升,也为社区、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提供参考。
6、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4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前9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千万辆,同比增幅均超过30%,彰显汽车产业蓬勃活力。
行情回顾
主题复盘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